一直不太喜欢听流行歌曲,反而对一些古典的、民族的、怀旧的音乐和歌曲比较爱好。平日听得最多的是一些欧美的经典歌曲,如Casablanca、Hotel
california、Sailing、Bressanone和熟稔于耳的昨日重现、斯卡波罗集市、我心永恒……等等,百听不厌,或者听一些纯粹而纯净的音乐。
喜欢听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水边的阿逖丽娜、秋日私语、献给艾丽丝、海边的祈祷、星空……,从他的指间流出的音乐,如天簌之音,又如一条多情的浪漫之河流入心田,让你完全陶醉在浪漫的童话之中。他把古典音乐的素质与现代音乐的技术和精神巧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再通过精湛的技艺,形成独特风格,一曲曲听来,让你流连在音乐的殿堂不愿回返。 |
喜欢听吉它曲:《生命的节奏》简单而轻快,音符毫无装饰,仿佛生命之本色;《走在不知名的路上》单纯而悠长的音符如同天使,守护你走向无尽的未来;《以色列一日》活泼命令的节奏,一如我们鲜活的生命,萌动在那无边的荒原……忙碌之余,闲暇之时,你端上一杯冲好的咖啡或者是你钟爱的茶,圈在沙发里,闭上眼睛,放松身心,任弥漫的吉它声领你走回混沌初开的世间,走回生命的最初,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喜欢听二胡。阿炳的《二泉映月》,音乐委婉流畅,意境深邃,情调悲怆,是他对辛酸现实生活的沉思,也寄托了阿炳,这位流浪艺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听刘天华的《空山鸟语》,便是你仿佛走进“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的深山幽谷,你的耳边是百鸟嘤啼,你的眼前是百鸟争相飞跃,这是一副多么令人神往的幽渺、静穆的自然之美啊。还有他的《月夜》、《良宵》等,或表现皓月当空下,平静淡雅之中那丝丝的惆怅,或表现怡然自得,轻松愉快,享受节日团聚的那份欢乐心境。
喜欢听小提琴曲,珍藏在心,感慨在心的是那曲千古传颂的《梁祝》,前月上音像店,居然让我发现一碟《梁祝大全》,收集了有十七种乐器演奏的《梁祝》,于是视若珍宝。
还喜欢萨克斯的《回家》、古筝的《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喜欢…… |
家里不论VCD还是CD或是录音带,就连随身带着的MP3里,下载的也似乎音乐占了多数。流行歌曲碟在我的印象里好像没有买过,有限的几碟,还是女儿的拥有。女儿笑我,说我是老古董,自己就与她辩论,结果是她听她的流行歌,我爱我的音乐,互不干涉,也乐在其中。
其实自己也不是反对流行歌曲,只是觉得他们缺乏生命力,一段时间以后就不知流向何处了。
可是,忽然有一日,坐在办公室,闲来无事,手里捧着《张爱玲文集》正读着,从对面的高楼里传来歌声——《九九女儿红》,一首据说是流行于九十年代的歌曲,耐着性子听完,却不知为何喜欢上它了,不是喜欢它的旋律,而是旋律掩盖之下的那种意韵,那种对一个女人一生的诠释。
听着歌声,仿佛看见:多雨的江南,一坛命名为女儿红的酒,被埋入陈年的桂花树下,意味着一个江南女孩的诞生,清纯的酒在温暖的地下缓慢酿成,一个女人的一生在丰富形成。石桥堤岸,女孩渐渐长大,或奔跑或安静的身影掠过江南四季,终于成为其中的风景。深埋地下的酒中开始充满芬芳气息和女孩朦胧的渴望以及对一生的祝愿。一种持久的等待终于凝聚成一刻的牵手。女儿红从潮湿的泥土中启出,阳光下斟了女人的一种命运。空气中遍传杨柳的气息,和风轻轻拂动着她的黑发,还有红盖头的一角。
是不是每坛女儿红都能酿出一个好归宿,有没有一生一世都连同情感,深埋于地下永不启封的?
读着张爱玲的书,听着这《九九女儿红》,想着那些用生命筑爱的女子,比如梦断红楼,比如哭倒长城,比如化蝶双飞,于是感慨千古痴情总是 |
因为对手的缺席而分外的悲凉,于是相信真的有连同情感一生一世都埋藏于地下永不启封的女儿红。
可是不论怎样,所有的女人,一定都会在某个更深人静的夜里,忆起那酒曾是怎样以微醺的红颜的姿态浸染着她无数个青春岁月的梦。
… …
那一个下午,我就那样坐着,静静地坐着,任思想信马由缰的驰骋着,终于觉得流行歌也有它丰富的内涵。于是回到家向女儿妥协,开始听她的流行歌了。
二00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晚 于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