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黎川一中1984届同学联谊会首页 >> 同学文选 >> 正文

集 邮 散 文 四 则
原高三(1)班 朱国民 2004年11月19日

  编者按:选摘本人几年前的四篇短小集邮散文,这些文章最能反映本人十几年来的业余文化生活,希望这几则短小的文章在同学间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读 邮
于2000年
  我记得自己从八十年代开始只是喜欢玩邮票,后来不知何时就迷上了集邮,到现在一发不可收拾:没成“款”,也没成“家”,倒是成了地地道道的“迷”了。十几年来,邮册几十本,邮集也多次在省、地大赛中获奖。邮友们经常要我介绍经验,自己也总想写些什么。回忆十几年的集邮生涯,确有许多感慨。

  集邮者,“读”邮也。有首歌唱得好,“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说是“读”,一是欣赏邮票,二是了解邮票发行的背景,三是拜读各种邮文。欣赏邮票之余,还须了解其发行背景、设计意图。评价设计成功与否,那就要多找资料多看书了。“读”邮的日子什么烦恼也没有,单单纯纯尽是“邮”。

  集邮是一项益智益德的高雅活动,不论年长年少,不分贫富贵贱。邮市风风火火时,吸引了许多爱好者、投资者,以邮养邮是工薪阶层集邮者的最佳出路。97年邮市大潮,卷进了许多投资者,也培养了许多爱好者。在单位原本只有我一人集邮,真有点“阳春白雪”的味道,现在可好,呼拉拉一帮子,虽然集邮水平参差不齐,却也有声有色,俨然成了一个小团体。我倒也乐意做个小头头,抽些空给“晚辈们”上上课,将自己所“读”的邮再复习一遍。节假日再邀上几位,到邮市逛逛,寻找自己所需邮品。这样一来,同事之间的共同语言更多了,关系也更融洽了。邮还真起到了“油”的作用,润滑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润滑了我们的生活。

  邮还得不断地“读”下去,也需要更多的爱好者来“读”。只有我们大家都来“读”,我们的集邮水平才能提高,我们的情操才能更高尚,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于2000年 登载于《集邮报》和《信息日报》等

从 警 十 年 邮 相 伴
于2003年
  在我的书柜里珍藏着十几本集邮册,那是十年来的心血凝聚,交警工作十多年,集邮册伴我十多年,它带给我无穷的知识和乐趣。

  集邮是一种雅趣,每当得到一套邮票时,拿着放大镜细细地欣赏、品评,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当我执勤站岗,忙完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当我百无聊赖和心情不畅时,翻开集邮册,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悠哉犹哉,一切疲倦、无聊与烦恼荡然无存。

  邮票是一门百科全书,“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花鸟虫鱼、湖光山色、历史文物、名人风采,无不涉及。欣赏山水风光邮票,使我感叹祖国的博大,那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静谧安详的长白山天池、烟雨迷蒙的漓江山水、云雾缭绕的武陵源风光,祖国大好江山,尽收眼底。“邮”真有点“游”的味道,使人足不出户,便畅游名胜古迹。欣赏动、植物邮票,使我感慨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那憨厚的熊猫、顽皮的金丝猴、挺拔的松树、艳丽的花卉,仿佛把人带入了大自然的怀抱,激发爱国之情,我的动、植物邮票册,被女儿美称为“爸爸的的动、植物园”。欣赏名人邮票的,则让我结识许多伟人和知名人士,了解他们的丰功伟绩,邮票上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使我感受到元帅的铮铮铁骨,给我一种不屈不挠,奋发向上乐观精神。

  集邮册使我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邮相伴的日子,快乐而充实。
于2001年 登载于《江西交通安全报》和《抚州集邮》等

“戏” 结 邮 缘

  去年底,我购买了坦桑尼亚发行的京剧脸谱邮票一套四枚加一小型张,由于缺乏发行资料,对邮票上的人物吃不准。于是通过访问王超群京剧脸谱画作网站,和京剧艺术家王超群取得了联系。

  王超群先生,京剧武生、国家一级演员。1927年生于梨园世家,曾从师于江南著名武生盖春来,艺术上深受马连良、周信芳等京剧前辈的熏陶,兼得盖叫天先生的悉心指教,不到20岁便成为当家武生。经著名猴戏表演艺术家郑法祥、李仲林亲授,擅演猴戏,被誉为“江西美猴王”。

王超群先生赠送的京剧脸谱画作原稿

  今年三月的一天,我如约的来到王老家里做客,得到热情的接待。笑谈间,不仅带去的几个疑问迎刃而解,而且还得到王老的谆谆教诲。王老给我讲京剧,讲脸谱,讲京剧的未来和做人的哲理,王老还饶有兴趣的问我集邮方面的知识,为我的京剧专题邮集的编排出谋划策。交谈中,还得知,四十多年来,王老在塑造了众多古今人物舞台形象的同时,还致力于京剧脸谱造型绘画艺术的研究,对京剧脸谱作了分类、比较和改进,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有创新,创作了大量京剧脸谱画作品。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京剧团、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为他举办了“王超群京剧脸谱画展”,原江西省省长、中顾委委员白栋材为之题词。退休之后,除去应邀到各地艺校讲学外,王老在空余时间就致力于京剧脸谱的绘画研究。当王老得知我才三十几岁时,高兴地说我们是忘年之交。并欣然答应为我在梨园界朋友中寻找京剧邮品。

  三小时过去了,我们还意犹未尽,共同的爱好、融洽的气氛,使我们忘记了预先约好的一小时的交谈时间。临行时,王老送我四幅京剧脸谱画作原稿作为我们忘年之交的见证。南昌的早春乍暖还凉,但我感受到的是融融春意,此次之行,不仅增长了京剧知识,我分明感觉到了王老的平易近人和那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

于2002年 登载于《中国集邮报》和山西《集邮报》等

香 港 寻 邮 记
  参加工作十几年,单位第一次组织大家去旅游,而且是到大伙企盼已久的港澳游,着实让我兴奋不已。因为除去观光以外,我想还能会邮友、逛邮市和解决最近困扰我的一件邮事。事情是这样:香港邮政11月6日发行一套“中国敲击乐器”的邮票,其中有三枚为京剧传统戏
2003年11月23日于维多利亚港
中使用的竹板、云锣和铙钹等。十月初我便在北京一邮商处预定此套票,并且我已按发行资料将此邮票编入我将参加的“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省邮展的《京剧》邮集中,此邮集在10月底 已经通过会审,贴片已经制作好,就等发行这套票了。可到11月下旬多次与北京邮商联系,回答还未到货,离邮展12月6日还有半月左右,所以此次香港之行我想正好能了却这桩心愿。可非常遗憾的是,临行前我数次拨打交往两年而未曾谋面的香港邮友黄南平的电话,一直联系不上,猜想可能换号码了,看来此次香港之行见不上邮友了,于是决定到港后自己找寻邮市、找寻邮局。
  可情况远没有我设想的那么简单。11月23日,我们从深圳罗湖海关进入香港。由于旅游者甚众,到中午才到达香港。按旅游行程安排,又取消了常规团的第三天的自由购物时间,这样仅在港逗留两日。当日下午参观海洋公园和维多利亚港,第二天随旅游团购物,这样使得我感到压力很大。于是找机会和导游套近乎,导游推销的100元一套的钥匙链虽物非所值我还是欣然带头买下一个,这样导游终于发慈心答应第二天下午带我去逛邮市。


  24日上午被导游带到珠宝、首饰和钟表店,而且游客一进门,便被悉数关在店里。终于瞅准机会和一同事逃过看门的从商店后门溜出来,于是我们在周围街道闲逛寻找邮局,近一小时的找寻也未见任何出售邮票的门市部或店铺。经询问,邮局离得甚远,由于手机未开通国际漫游,导游也不告诉晚上下榻的宾馆,哪敢走远,于是只有悄悄溜回团里。

  吃过午饭,参观黄大仙庙后又被带往免税电器商店。快五点了,导游终于带我们去邮市了!可不久旅游车却停在一家大商场门前,导游告诉我邮市就在商场一楼。这是一家综合商场,
黄南平先生2002年脸谱实寄封
在一楼的北面我找到一个出售邮票的柜台,倒是有世界各地的一些邮品和钱币,就是价格贵得离谱,由国内几套编年票组成的几种邮折,面值十元左右,国内售价几元,这里清一色卖到 35元、国内10元左右的J、T小型张这里都标到几十元、“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小本票及小版张均有售,价格也比国内高出甚远,确切说这是个邮票超市了。就是不见我想要的“中国敲击乐器”的邮票,询问几位售货员都回答没听说过香港发行了这票。

  带者遗憾草草吃过晚饭来到下榻的宾馆,我更多的是想着由于缺少这套邮票回去后该如何调整我的邮集了。明天就要离开香港了,可当初设想的会邮友和逛邮市的愿望一个也没实现。于是用宾馆的电话试着再拨黄友的手机,通了!原来黄友到大陆参观11月20日至24日在四川绵阳举办中国2003第16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刚回港,现正在加晚班要到深夜而无法见面,而且告诉我香港有很大的邮市。当我把我的寻邮苦恼告诉他时,他欣然答应第二天为我邮寄我需要的这套票,并约我再来香港一定陪我逛邮市。虽还是未见面,可十几分钟的通话我已经感受到黄友的热情和好客。当晚总算睡了个安稳觉。

  25日上午带着些许遗憾坐渡船从香港去澳门,看来会邮友、逛香港邮市的愿望还得我再次踏上这块“东方之珠”来实现。
于2003年12月 登载于《中国集邮在线》、《中国集藏网》和《炒邮网》等

黎明邮讯工作室(TEL:0794-7523628 FAX:7528948)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