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黎川一中1984届同学联谊会首页 >> 专题组图 >> 正文
背景音乐控制键
lmstamp 2004年12月28日

  编者按:采风组图当以系列图片记载活动行程,由于自己未带相机,又陶醉于一路的美景,时刻忘了摧促带相机的同学进行拍摄,使得许多精彩的瞬间和迷人的风景未能记录下来,文字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甚憾!然而,些许遗憾更令人再次向往……。

同场部领导合影
  应林业局工作的四班同学汤能福之邀,26日上午8时,17位同学及秘书长夫人分乘五辆车前往岩泉采风。9时许到达岩泉林场,林场的谢场长和余书记等早在场部等候多时。早就计划好这个双休日去岩泉,可25日周六雨下了一天,大家也等了一天,不由得想起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想着这渺茫的“等”字,于是大家决定,星期日风雨无阻前往岩泉……。
天空露出一缕阳光,憨厚的
大山好象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陈建新夫人欣然
加入我们采风行列
  冬日的岩泉,虽没有下雨,还是大雾弥漫的。9时30分,在场领导的陪同下,我们顺着林区公路徒步去参观今年新修建的大型水电站,一路上,同学们的欢声笑语,给寂静的山林带来了生气。来到大坝下时,适逢天空露出一缕阳光,憨厚的大山好象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几位同学还兴致勃勃地登上50多米高的大坝上。10时左右,部分同学按原路回林场,其他同学准备顺小河而下寻找奇石。
五位女生身着五色的外衣,给
冬日萧条的大山带来浓浓的春意
同学们的到来,给寂静的山林
带来了欢声笑语,也带来了生气
  我们朝林场方向顺着河流而下。由于进入枯水季节,上游又新修水电站,只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流过。河道上铺满各种卵石,一路景色宜人,偶见石鱼游过,一种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感觉,将自我融入到大自然之中。我们一边享用着这冬日的美景,一边寻找着脚下的各种奇石。碰上稍险之处,女同学们手脚并用,甚至有点手忙脚乱的,男生们鼎立相助……。遗憾的是下河前忘带相机,未能记录下这许多精彩的瞬间和一路迷人的风景。一个多小时后回到林场,我们终于有所收获,找到的石头有
天气变冷、雾气凝重
大家鼓起勇气,拾级而上
的象敦煌壁画、象小鸟、有的象人头、象脸谱,更有象古钱币的……。

  中午回到林场用餐,主人们热情好客,由于下午还有活动,不敢贪杯。户外运动的体能消耗,加上林区特有的竹笋、木耳和石鱼等,这中饭大家吃得特别香,据说有一个同学竟然吃了五碗饭。由于连日下雨,道路有些泥泞,无法前往麦溪洲自然保护区和会仙峰等,饭后,只好选择去较为近些的洋岫寺。  
    下午两点不到,我们前往十里开外的古寺庙——洋岫寺,一护林员
象苍鹰伏在悬崖之上
的古寺庙——洋岫寺
主动当向导。车行约十来分钟后,改由小山路步行,天气开始变冷、雾气开始凝重。停好车,大家鼓起勇气,拾级而上。沿途我们看到了世纪冰川运动留下的石头群遗迹,看到了多样生态条件繁衍和保藏的丰富植物物种,看到了国家名贵植物——香榧树、伯乐树、四方竹和七叶一枝花等,还有不知名小鸟的叫声相伴,偶见杜鹃花开,松鼠在树上跳跃,更有新生的毛竹林让人匪夷所思……,沿途的景色着实让人留连忘返。不知不觉中,山势陡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我们来到地形险峻的大石壁之下,抬眼望去,雾色朦胧中洋岫寺象挂在悬崖绝壁之上,古庙巨石垒砌、铁瓦盖顶、蔚为壮观!急切地小步跑上寺庙,依寺鸟瞰,云雾绕足,如入蓬莱。寺中有一老和尚,悠闲自在,对我们的到来热情相待,递烟请茶,忙得不亦乐乎。部分喜欢探险的同学还去寻访寺庙底下的能“出油出米”的仙人洞(当地人习惯叫“油米洞”)和仙人留下的脚印——“仙人踪”,我们拜过菩萨,稍事休息,顺原路回到车边。
景色让人留连忘返
沿途偶见杜鹃花开
  快四点,我们开始往回赶。大家怀揣着沉甸甸的石头,还是感觉意犹未尽,相约暑期再来。岩泉虽远没有名山大川的气势磅礴,可这种天然不雕琢的自然风景同样令人心弛神往。

  晚上,在县城东方酒店用过餐,到“圆缘园”茶座唱歌后,结束了这难忘的一天行程。

  参加这次活动的同学:一班的程凤兰和朱国民,二班的陈建新、丁爱萍、邹国光、潘建国、喻兰兰和喻振强,三班的熊文辉和黄秀华,四班的尧文旺、汤能福、江建华和龚惠玲,五班的刘友强,六班的胡银旺和陈小花等。

黎明邮讯工作室(TEL:0794-5298696 5292293 FAX:5290130)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