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黎明邮讯首页 >> 黎川一中84届同学联谊会 >> 岁月如歌


光阴的故事(二)

原高三(1)班 陈彬 2004年5月1日


  五一前的南京,春雨潇潇,一派仲春景象。我举伞穿过雨幕,理了发,然后信步来到多次购买经典电影DVD的路边小店,选了两张经典:黑泽明的《罗生门》和陈果的《人民公厕》,正欲离去时,意外地看见了一张已经遗忘已久的老唱片——张行的《成功的路不止一条》——这可是我大学时代最钟爱的国内歌手唱片,也是我们大一的1985年全国风行的专辑磁带啊,这个发现令我分外惊喜!

  正好今晚打算写《光阴的故事(二)》,真是天作之合。

  
就让这些曾经深深影响我的、记忆深处熟悉的歌声伴我去追忆往昔吧——


一条路 落叶无际
走过我 走过你
我想问 你的足迹
山无言 水无语
走过春天 走过四季
走过春天 走过我自己
悄悄地 我从过去
走到了 这里
我双肩 驮着风雨
想知道 我的目的
走过春天 走过四季
走过春天 走过我自己
——张行《一条路》
音乐 / 演出

  既然今天得了电影和唱片的契机,那就从演出谈起吧。

  我觉得自己在母校六年最得意的倒是演出了。

  怎么说呢,许是遗传了一些母亲身上的“艺术细胞”,再加上初中时担任文体委员,于是我便得以加入了校文工团。

  我清楚地记得,我音乐的“启蒙”就是来自刚刚加入文工团的一次排练。
徐光华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敲击着钢琴琴键,带领我们练声。练着练着,我很快就被那座黑黑的钢琴吸引住了:那金属的音色,木质音箱的共鸣,声音铿锵而又悠扬地传将出来,缭绕不绝,弥漫四周------印象中我甚至不由自主地把脑袋和耳朵一再靠近那架神秘的黑色玩意,深深地陶醉其中------
从那开始,音乐便成为我的好朋友,唱着《军港之夜》、《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霍元甲》、《我的中国心》一路走来,这音乐朋友一直“深交”至今,从未稍离。说来难以置信,我晚上看书、写东西,备课、赶路,甚至在做培训的时候,以及睡觉前、起床后,都有各种相应的音乐相伴。不过来来去去都是一些经典的老音乐人和老的音乐。随着年龄渐长,心境渐淡,近年来最常听的是潜意识音乐和班得瑞的轻音乐《仙境》、《寂静山林》等,声音缥缈悠扬,宁静致远,作为背景音乐实在是妙极。

  我在母校真正出风头的是演出。我遗忘已久了:我还是我们黎川一中最受欢迎的相声演员呢!
曾记否,在我们中学时代,尤其是初中时代,电视还不十分普及,所以文艺演出颇为风行,并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最令人期盼的盛事。

  话说我进了校文工团,虽喜欢音乐却没有一付好嗓子。老师看我不是唱歌的料,便让我试着说相声。真是奇怪了,我想一定是我的搭档特别优秀,总之平时并不怎么具有“喜剧细胞”的我试着上了一段相声,倒成了晚会上最受欢迎的节目。我和搭档一下如“黑马”崛起了!很快的,我们的相声成了每次演出的重头节目,而相声也成为我们的“绝活”。最得意的时候,当节目主持人把我们的名字一报,“相声”两个字还没出口,观众席竟然就掌声雷动起来,真是过足了“明星”瘾。

  再后来,整个一中都流行起“相声”来。老师中最佳的拍档是两个体育老师马洪刚和“段黑子”。

  我记忆最深的两个相声,一个是和王立搭档的“高子”和“矮子”,俩人先是彼此挖苦讽刺并用种种证据来“贬损”对方,最后终于明白要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演“高子”的我穿着长袍站在凳子上,演“矮子”的王立则两只手伸进一双套鞋放在桌子上,光是这“扮相”就已经够令人捧腹的了。另一个是和邓可拍档,什么题目忘了,但我记得我们带着这个节目随校文工团赴光泽慰问演出。两位老友,还记得这一幕吗?
群雄逐鹿

  说完了玩乐,该谈谈正事儿——学习。

  我想我们这一代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八十年代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任何其他的事情放到学习和高考面前都得让步,而学习成绩的你追我赶也便成为我们之间永不停歇的“竞争”。别说那二十年前,就是现在也还是这样啊。

  那场长达六年的“马拉松”竞争中,究竟谁是最精彩的选手呢?

  万国、翔宇、宁子、解生、文胜、革新、小彪、立仔、邓樱、国民、熊明、涂丽云、朱爱华------等等,都是我们1班的将才,常有惊人之举。

  若说到我班最杰出的选手,我要为黎纯、肖雯、国安和可可喝彩。

  来自四小的黄黎纯(黄黎纯,我没记错吧)是初中时代我班的常胜将军。不是吗,从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试到初三最后一场大考,有哪一次不是黎纯折冠而回,好像黎纯是有一两次期中考试偶尔失手,可到了放假时的成绩单上,人家愣是“状元灯笼门前挂”,这到后来简直就成了“定数”,毫无悬念了。

  来自三小的肖雯是高中时代我班的常胜将军。不是吗,从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到高三最后一场毕业考试,有哪一次不是肖雯问鼎而终,好像肖雯也有过一两次期中考试偶尔失手,可到了放假时的成绩单上,人家也是“榜眼他寻无觅处”,这到后来也简直就成了“定数”,毫无悬念了。

  真是奇了怪了,在一群六年同学当中,唯黎纯和肖雯两位女杰就像是接力赛似的,分别领跑了我们的初中和高中。这种情况我想放在其他的时空里一定是极少见的。看来黎纯和肖雯真是有神相助啊,佩服佩服,我班英杰!

  而我们一帮众男人,哎,说来真是惭愧啊,愣是只能分食后面的几杯羹,真是无奈!难怪我们这帮家伙都比赛着生女儿。看来是有原因的——我们在中学时就不够强啊。

  但我还是要为国安和可可喝彩,因为他们俩是我班男生的最佳,虽然一路发扬着君子风度避让在后,但到了最后的决胜局——高考,却当仁不让地一举成功,在我的中学日记里清楚地记载着,他们俩力克群雄,明显领先,几乎并列(俩人之间仅两分之差)排在全县理科前列!

  除了我们班,在学习上我要赞叹的是6班的罗发明、胡银旺他们,因为他们不时地在物理、化学等科目将我们这个号称尖子班的1班拉下马,好像到后来全年级理科 “冠军杯”也时有被6班抱得。这些农村孩子的求学韧劲真是不可小看啊!

  至于文科班,我觉得好友李赣最神,平时那么活跃洒脱,绝不像一头栽进书堆的人,却将文科冠军奖牌拿到手,很有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大将风度啊。

  回想起年少时的你追我赶,当时总以为拚过了高考就万事大吉了。可看看今天变幻时局中的自己,人生何时真正离开过挑战和抗争啊。

  我自己的感悟是:坦然面对吧,把心胸放宽,视野拔高,积极面对,努力不懈,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啊。
时候不早了,有时间再写第三部“续集”。

Bill 陈彬 于 南京金陵之星
二OO四年五一前夕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黎明邮讯工作室(TEL:0794-7523628 FAX:7528948)制作维护

E-mail:webmaster@lmsta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