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刚开始是分在初一(2)班,后来把(1)班定为尖子班,也不知哪位看走了眼的老师竟然把我也分去尖子班了,所以现在(1)班高中毕业的同学大多和我同过窗。正是这位看走眼的老师害我饱尝寒窗之苦(不这么说我学艺不精没地方怨去)。
那时能分在一班是我们做学生的一种殊荣,大家也想着能进一班学习,当时脑海里灌输的都是一些少年科技班之类让人羡慕的东西,所以进入了一班也有点想入非非,也希望自已哪天也能被国家选入少年科技班学习,为祖国为我的父母争光。
在初中的前半个时期,大概也就是初一和初二的样子,我的功课还不算很差,虽说不上是前茅,也是位列居中,那时也没什么忧郁,因为科技班的事早已被抛九霄云外了。心里也还满足,也没什么想法了,那时也不会去想太多的事。
随着学业的延伸,到了开设物理课的时期,我的学习成绩开始落伍了,可当时的物理老师也就是张文明老师偏偏给我安了个物理科代表的职位,十足的一个以权谋私,任人为亲的一种做法:),因为张文明老师是我老妈的表弟。同学们到现在也许还不知为什么张老师会青睐我,当时很多同学很嫉妒也很不服气,因为比我优秀的大有人在,这些怨气都在情理之中了。尽管有人呵护着,可我天生不是那块料,压根对物理没兴趣的我最后连考试都不及格了,于是我就干脆辞去科代表的职位不干了。
物理的学业已如此,化学也好不到哪去,数学更是一踏糊涂。至今也不记得哪几位老师任过我的数学课,也许是恨乌及屋吧。我只记得到了后来,每次数学考试全班8个不及格的里面有我一个,无地自容的感受我想是深有体会,而且这种体会是刻骨铭心的。
如此糟的学业让我十分沮丧,到哪儿都象是看到了一种鄙夷的眼光,让我抬不起头来,而来自家庭的压力更大。这种状态持续到高一,也就到了文理分科时期,于是我别无选择地逃入了文科班??(2)班。
新的环境,新的同学,给我带来极好的心情。过去的已成为过去,我也不再想了。在二班学业总算有所上进,在高三的时候自已非常的刻苦,因为文科很多是靠记忆的。那时可以说是读死书,死读书,每天只有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除了读书和睡觉什么活动也没有了,现在想来那种方法也不对头。可那时也不懂总结,只担心学业下滑,就这么硬撑到高中毕业。
同学二十年聚会的浪潮让我又置身中学时代的生活,也重温着学业的酸甜苦辣,同时也警示着我们,不管你做什么只要找准位子,努力拚博,曙光就在前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