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站长国民同学之邀,为二十年聚会写些什么,已经过去许多天了,一直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也不知道从何开始。其实自己知道,口拙舌笨的我,实在是写不出什么好文章的。况年初的时候,听大家说起聚会一事,当时自己对举办这样的聚会是不以为然的,认为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场赶集,大家匆匆忙忙会聚一次,吃几餐饭,聊几番天而已,实在无多大的意义。
可是今夜,窗外下着绵绵的细雨,我拧开桔色的台灯,打开电脑,点击国民同学传来的网址,鲜红的页面顿时显示在眼前。看着一帧帧早已泛黄的照片,看着筹委会的同学们辛勤劳动做好的通讯录,看着一句一句不断更新,不断增加的同学留言,看着母校无限的风采,看着那一个个久违的名字,那一张张似乎快要淡忘的面容,刹那间,好像重新又拾回了些什么。
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沉淀于心里的思绪便如这春日萌动的绿草,如风般生长,迅即便蔓延于心海。那些青春年少的往事如此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于是不忍提起笔,无论自己的痴言拙语,只想回到从前,回到那曾经的岁月。往昔的一切其实是熔点很低的冰,一点点的触景和回忆的温度就使它奔涌成温柔而甜蜜的水,浸没貌似平静坚硬的现在。
在个人世界里,高中生活,青春年少的故事,便如是一些深藏于内心,模糊却又清新如莲的感受,他们有时甚至不为自己所察觉,但却又分明存在,在患得患失的红尘心之下,隐秘如莲。二十载已然过去的岁月,有晨曦里操场上跑步的身影;教室里诵读的声音;课堂上一双双专注的眼神;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目光;课间里男孩的追逐,女孩的私语;夕晖里背上沉甸甸的书包,走出校门的剪影……本以为所有的这一切早已沉淀于自己的心湖,不再触及,不再清晰。却不曾想,今日所有的所有都翩然而至,并静默地散发着莲的清香。
高中三年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常回想在脑际里的一幅画面是:上完一天的课,回家之前,在夕阳的余辉里,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看操场上的热闹场面,篮球场上的奔跑,排球场上的的呐喊,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整个操场都是跳跃的身姿,映衬着无边的晚霞,觉得真是很美,那时候真的忘记了功课。
其实自己在高中三年倒是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记录的事,20年前的自己似乎是一个羞怯的女生,平日里不善言辞,功课也不是挺好,胆子更是小的要命,不敢和男同学说话,远远的遇见了老师,也会悄悄地拐个弯躲开,为的就是不和老师碰面和说话。最有感触的便是上每一堂课了。
记得读书时,最害怕的是数学课,每次上课铃声响起,当毛润胜老师夹着讲义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一长串的公式,画出一个个几何图形的时候,自己坐在座位上心里就慌慌的。其实自己最想学好的就是这门课了,花时间最多的也是这门功课了,可不是知为什么总是学不好,总是不能理解为何平日里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事的男生,为什么对黑板上的那些公式和图形是那么的明了,什么X、Y,什么微积分,什么排列组合,什么作辅助线,对他们来说似乎是小菜一碟,而于自己却总是如坠云雾,不辨东西。上课如此,更不用说考试了。现在想来,自己是不是就是真的很笨。
每一次上数学课都是觉得它实在是太长了,总也不下课,总是觉得坐在教室里如听天书,如服苦役。可是每当饶新民老师吟着唐诗宋词,悠然悠然地踱进教室在讲台前坐定的时候,内心里便无比的欢喜。听着饶老师抑扬顿挫地读着远古时代的一篇篇美文,《战国策》、《赤壁怀古》、《雨霖铃》、《过零丁洋》……或金戈铁马、或缠绵绯测,无不打动的我的内心,引发我澎湃的情感,我的思想便仿佛随一篇篇的文章,随饶老师的诵读声,飞跃了时间的隧道,驰骋于远古的时空里,让我留连忘返。于是苏东坡的豪情、屈原的悲壮便记在了心间;于是记下了“孔雀东南飞”的爱情的凄美;于是记下了“荆轲刺秦王”壮士一去不复归的惨烈;于是记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一份淡泊;于是记下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那一份伤感;于是记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于是记下了“三千里路云和月”的壮怀激烈……那时候,每一堂语文课都是我内心快乐的节日。至今想起仍心向神往之,想再上一堂语文课,想再听一听饶老师对远古文学的阐述,那实在是一种美好的感受。
高中的课程是如此的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好想逃避每一堂课,好想好好的玩一场,疯一场,看一场电影,听一首歌。可是又牢记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的古训,只好压抑自己青春澎湃的心潮,做回乖乖的学生,听话的儿女。
可是真的到了体育课了,可以让自己放松了,却又是那么的想躲避,害怕马洪江老师的课前三圈跑操场,害怕“马步冲拳,左冲拳,右冲拳”,害怕“跳山羊”,总害怕自己做不来那些复杂的武术动作,或不小心跌下山羊背在同学面前出丑,让那帮淘气的男生们取笑。印象中最让自己委屈的便是那次自己明明跑了800米,马老师的一句“汗也没出,怎么算跑了”而一笔勾销。现在想来,原来啊,老师也有官僚的时候(一笑)。
最弄不懂的便是英文课了。巩清明老师,高高的、帅帅的大男孩,走在校园里,仿佛是一股清新的风,又仿佛是一棵俊朗的树,是如此的出众,又是如此的吸引学生的眼光。总也弄不懂为什么那些男生和女生都喜欢和巩老师亲近,如果说男孩子们也许是因为年龄相差不大,有着太多的志趣相似而情投意合,何矣女孩子们也是对英文课情有独钟呢?当时总也不明白为什么每次上英文课,巩老师虽然一本正经,一副师道尊严的模样,为何下了课仍旧和同学们有那么多的话题,也弄不懂为何每次下了英文晚自习后,总有女生有那么些的不懂要去问巩老师。现在想来,也许问功课只是一个借口,青春萌动时,少女的心思啊,又有谁能弄得懂,道得清呢。
高中三年,任课的老师似乎没有变,高高胖胖,严肃正气的地理老师万祥、歌声雄浑领导兼着任课的政治老师武纪文、最最亲切,即使发脾气同学们也不怕的班主任兼历史老师席道荪。每一堂课有每一堂课的感受,每一位老师有每一位老师的不同,然而,他们也许已然不记得曾经有过这么一个羞怯的小女生,总是坐在前排,坐在距离老师最近的地方,总想着上好每一堂课,总想着学好每一门课,考好每一次的考试,总想着能像那些成绩好的男生和女生一样,让老师记住自己。唉,学生时代的自己啊!
高中三年,留下许多的欢乐。青春时代的故事,随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就已经过去二十载了。
往事如烟,当CD里传出那支熟悉的英文歌声——YESTERDAY ONCE MORE时,那舒缓恬淡的旋律如风般飘来,只是一刹那,才恍然明白,今日所有的忧伤,只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
青春,有朝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的。
年少时候走过的路,在今日回头看时,应该是只见苍苍横着的翠微,不再见愁容了。
也许当初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已是叱咤商场的强手;
也许当初那个“未语先红颜”的少女,已是一方领袖,巾帼英雄;
也许当初那个最让老师头疼,最淘气的男孩,已是一群孩子的头,正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
也许当初那不问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少年,如今已是百姓的父母官,正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劳,造福一方百姓。
也许……
时光荏苒二十载,有多少的沧桑,有多少的变迁。历经青春,如今奏响人生的另一华彩,也许更精美的故事,更壮丽的画面还在未来。
春夜乍寒,雨滴窗前。想着点点滴滴的段子,想着那曾经的日子,不再的青春,还有充满希望的未来,不觉有轻柔而温暖的叹息声渐次开在心底。
|